S2EP03:協商與校稿的漩渦,相殺之外一定還有相愛的部分吧!|feat. 洪文玲老師
Manage episode 395810013 series 3243928
聽到「協商」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呢?
也許有些人會聯想到密室協商,也許有些人會害怕討論過程中的許多衝突與爭執,然而洪文玲老師就提到,「協商劇場」希望做到的是,要利用正向的、好的協商經驗,讓參與的人體驗到:協商是可以達到正向結果的。
本集我們邀請到和本社淵源頗深的STS好夥伴,也是《協商劇場》一書的主編洪文玲老師,一起來回顧這些年來從北美館展演到出版發生的大小事啦!除了磨了又磨的編輯過程,也包括當年參與學生背後的心路歷程,還有聊一聊那些只有在現場才看得到的事。
在選舉的激情過去之後,我們還能如何在公共領域參與大小事呢?或許協商劇場的精神與實踐經驗能提供我們不一樣的觀點哦!
【本集來賓】
洪文玲老師
海洋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
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副教授
【本集精華】
⭓ 那些年我們一起拖的稿,當一顆原石被琢磨兩年!
從催稿到反覆校對N遍後,竟然還會有錯字?
然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錯誤居然是___
⭓** **劇場,不就是依照劇本演繹嗎?那麼協商劇場有什麼特別的?
不只是依照固定劇本演出的劇場
協商程序的腳本(流程)是固定的,大家的角色則像是參與一場「模擬」的協商
⭓ 那些「特殊」的角色們:從白海豚、塑化劑、精子到核廢料
利害關係不只有人和人之間才有,萬物角色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呢?
參與課程的學生最不想扮演的竟然是___
⭓ 所以,協商劇場到底在做什麼?
跳脫出原本的生命經驗和情景
參與觀看與提問的民眾也被「捲入」協商情境
當議題的利害關係人來到現場,演出者該如何面對?
延伸閱讀:
洪文玲主編/台灣科技與社會學會策劃,《「協商劇場」在北美館:藝術、科技與公眾參與的五場教學實驗》
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,〈2020 台北雙年展 x STS 協商劇場(完整版)/ 2020 Taipei Biennial x STS Theater of Negotiations (35min)〉
89 Episoden